如何快速實現(xiàn)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,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表示,2015年,知識產權轉化運用進一步加強,全年通過專利、商標、版權質押共融資達931.72億。
知識產權質押融資,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(yè)融資面臨的貸款門檻高、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困局而提出的一種具有創(chuàng)新意義的信貸品種,主要是以合法擁有的專利、商標、版權等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,經過評估機構評估價值后,由銀行按照一定的質押率提供貸款的融資模式。
其實,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歐美發(fā)達國家已經很普遍,而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。盡管政府已經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支持,但總體上成效依舊不顯著。主要原因還在于幾個方面:
知識產權制度不健全,質押物價值難以評估。我國針對知識產權評估的制度不完善,缺少統(tǒng)一的技術規(guī)范和管理規(guī)范,使得評估的出來的價值有一定的差異性。
商業(yè)銀行不買單。商業(yè)銀行的質押融資主要都是針對有形資產,是否提供貸款和提供貸款的額度比例都取決有形資產質押物的價值,而知識產權屬于無形資產,銀行在做知識產權質押時,它的一切標準都沿用的是有形資產的評估體系,會影響結果的準備性和有效性。加上無形資產的風險性更大,所以只有少量的銀行買單。
政府支持力度不夠。為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發(fā)展,政府也專門拿出一部分的財政資金給予支持,但由于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后,隨時可能遭遇貶值的風險,所以銀行通常會提高貸款利率來降低銀行風險。這樣子的做法,哪怕有政府的補貼或獎勵,中小企業(yè)的融資成本還是加大了,使得很多中小企業(yè)被迫放棄。
初創(chuàng)型、成長擴張期的中小企業(yè)固定資產很少,無形資產占比極高,他們的融資需求也很大。如果僅僅依靠傳統(tǒng)的銀行機構來為他們提供融資服務,相信等待時間要很久,最終有可能會讓企業(yè)錯過最佳發(fā)展時期。
因此,中小企業(yè)可以找以知識產權為主要質押物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機構。他們圍繞知識產權交易鏈條,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和風控體系,能將知識產權進一步轉化運用,徹底打通融資通道。